在新加坡这些年,PR被拒,遇上奇葩室友,每天3小时上下班,被老板虐到哭,我竟然变成这个样子。。。
大家好,我是肉妈
时而文艺,时而逗比
来新加坡3年
家有一枚6岁男娃
经历过迷茫找工作
经历过紧张的小一升学
经历过申请PR失败
经历过奇葩租房室友
经历被前老板虐得怀疑人生
今天想和你分享
我在新加坡这些年经历的事
2017年底,由于娃爹的工作调动,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新加坡。
来之前把中国国内的铁饭碗辞了,逃离舒适圈,想换一种更精彩的活法。
滨海湾绚烂的烟花映照出儿子开心的笑脸,我和娃爹相视一笑,开始了一段魔幻的旅程。
来到异国他乡,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。
虽说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,讲华语基本不影响沟通。
不过英语作为官方语言,使用频率会更高。
我的迷之自信在那天被打得稀碎。
有天早上我去楼下买咖啡:
“Hello, can I have a cup of Mocha please?”
“小姐,星巴克在隔壁啦”
哈?我不解的抬头看了下灯箱上的菜单。
什么鬼?
究竟是谁给我的勇气点的Kopi-O呢?
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。
只记得我硬着头皮喝完了它,然后把点咖啡的技术在在一个月之内升级到了专家水平,从此在咖啡店所向披靡。
我以前是真的没有出门带钱的习惯。
买个菜都可以手机支付了,谁还带那玩意。
平时都是娃爹买单,那天我自己去逛街,看到了熟悉的Miniso。
各种便宜又可爱的小物深得我心,不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篮子。
付款时我照常选择支付宝。
看着后面排的越来越长的队伍,我深感焦虑,赶紧翻出信用卡递了过去。
收银员很不好意思:“sorry啊,因为你是第一个用支付宝还钱的客人,我们以前都没有用过,不晓得是什么问题。”
虽然手机支付不流行,但卡还是可以刷的。
此后我又多了一个买好看钱包的借口。
新加坡的公交车可能是上天派来考验外国人的。
明明看着它向你开过来,没想到它只是路过,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。
学会了招手停车,上了车又是另一个考验:我是谁?我在哪?我要去哪?
车厢里安静得只能听见发动机的声音。
没 有 报 站 。
我凭着对目的地街景的依稀印象,犹豫不决地按下了下车纽。
然后我下车的时候又忘记了刷卡。。。
真的太难了。
堪比大型Subway点餐现场。
这种窘境在我学会了使用谷歌地图之后迎刃而解,一些新款的巴士也有报站系统了,现在我出门再也不会找不着北了。
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,重启自己的人生,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,我们这一路上跌跌撞撞经历了许多,也成长了许多。
选择来坡除了是为了娃爹的工作,其实更是为了孩子的教育,尤其是学前教育。
那几年真的被国内幼儿园出事的频率吓怕了,来坡前娃爹研究幼儿园的认真程度史无前例。
我们一间间搜索住家附近Spark排名前列的幼儿园,经历过的宝妈都知道,新加坡好一点的幼儿园都要排队等位,空位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好巧不巧,某知名老字号幼儿园刚好有1个空位,我们赶紧给娃报上了。
结果去了一段时间才发现,学校离家太远要转车,老师对孩子也不够上心,每天去接娃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坐在门口等我,看着可怜兮兮的。
这时另一家幼儿园给我们回信了:有空位!
这个园区位于地铁站旁的写字楼内,面积占了半层楼,教室里的布置和摆设看得出老师们的巧思与用心。
最深得我心的是,他们有自己的厨房,图书馆,还有宽敞的活动区域。
教学理念也很适合我家这个爱绘本的娃,每个月各种活动安排得满满的。
幸亏孩子入学还不到一个月,现在要换学校还来得及,我就马上给他办理了转学。
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,孩子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快乐的三年,选对了幼儿园也让我们省了不少心。
来坡住的第一套房子是娃爹公司提前帮我们租好的,我们什么也不用管,直接拎包入住。
房子是老公寓,位置比较偏远所以租金便宜。面积超大,大到娃可以在家骑车,家具虽然比较旧但也不影响使用,总之一切都挺好的。
我们租了一个小公寓,虽然没有以前的大,但是少了太多烦心事,孩子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,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跟别人合租过。
搞定了住所和孩子上学的事情之后,最让我担心的是就业问题。
因为外国身份在新加坡就是烧钱,娃爹一个人赚钱压力大,我也得替他分担才行。
在中国我的工作是英文老师,还是比较吃香的,但是来了这里好像优势就消失了。
我想了想,要不去当华语老师吧,政府学校是进不去的,我也没有华语教学经验,但是补习中心还是可以的,于是我就投了一家知名华文补习中心。
“你来上班了孩子谁带?”
好有道理,我竟无法反驳。
我一心想要赶紧找到工作,没有想到补习中心的工作时间不适合照顾孩子这件事,只好作罢,第一次面试就这样匆匆结束了。
第二次面试是一家华语媒体,我去应征编辑。
面试很顺利,我开心地签约了,从此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打工人。
美中不足的是来回三小时的车程,让我每天筋疲力尽,回到家完全没有心情带娃,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。
华语的优势利用完了,我就寻思好歹我是个学计算机的,虽然毕业以后就没做过这行,但是现在回去也还来得及吧,就误打误撞找了一个IT相关的工作。
这个工作基本需要全英文沟通,虽然我读写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听和说就相当有挑战性了。
后来我强迫自己去听去说,听不懂的时候麻烦对方重复一遍,慢慢的几个月下来,听说能力进步飞快,甚至学会了本地口音,业务上也做得越来越好。
一孕傻三年过去之后,我感觉自己的头脑变得更灵活了,业余时间还重新学起了编程,有空的时候还可以教教孩子,感觉自己棒棒哒。
身为南方人,这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气候都跟家乡差不太多,我们来了一年就基本适应了,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。
辞掉了在坡的第一份工作之后,刚好是中国国庆长假,我带着孩子回了一趟国。
出国一天,如隔十年。
回家的心情简直好到起飞,看着熟悉的家里,虽然一切都一样,好像又都不一样了。
亲人们每天来家里看我,比过年还热闹:
“在那边过得怎么样?自己带孩子辛苦吗?”
“在哪里工作?薪水比国内高很多吧?”
“肉肉(我儿子)长高咯,讲句英语来听听”
说不完的话,聊不完的天,还是那个熟悉又温暖的味道。
我终于可以不用带娃了,我自由了!
小本本上记下来满满的行程安排:周一 上午做头发 下午做Spa 晚上看电影周二 上午做指甲 下午姐妹聚会 晚上烧烤走起周三 上午逛街 下午回学校走走 晚上自助餐周四 。。。。。。
家人们一起到机场为我和孩子送行。想到这一年多在坡独自打拼和照料孩子的辛苦,我的眼泪突然就开始止不住地往下掉,大家的眼圈也红了。但是我们总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,才能收获更好的自己。
安顿好心情,我带着娃挥手告别,重新出发了。
刚来坡的时候我十分担心孩子的英语水平。
说来惭愧,虽然我曾是英语老师,但是从没系统地给孩子做过英语启蒙,顶多偶尔给他读几本英文绘本,通常也是读到一半被他强行结束的节奏。
孩子每天都不愿意去幼儿园,说自己听不懂老师和小朋友在说什么,也没人跟他玩。老师每次发来的课堂照片,他都是独自坐在最后面,我能看到他的孤独和手足无措。
当时我一边要应付刚来坡的陌生感,还要适应自己带娃的手忙脚乱和疲惫不堪,干脆直接给孩子报了个英语补习班,把提高英语水平的任务交给了老师。
一年之后孩子的口语和听力基本没问题了,但是还是对英语绘本不感兴趣,也不会自己读。
到了孩子5岁的时候,我突然发现群里开始讨论起了谁家读完牛津树了,谁家可以自主阅读了,谁家甚至可以看哈利波特了。
搁谁谁不焦虑?
牛津树,经典分级读物
回到家我就开始了娃儿的英语培训计划:利用自然拼读卡片巩固拼读技巧 配套自然拼读练习纸同步做 sight words记在单词手卡上,每天等车时间给孩子记背,每周听写20个 worldly wise 3000刷起 下血本买牛津树,孩子自己用点读笔读 每周去图书馆借10本英文书10本华文书陪他读(毕竟华文也不能落)
在他刷完第n遍牛津树的某天,我突然发现他不用点读笔了。
神奇树屋,初章书鼻祖
我马上把囤了好久的神奇树屋拿出来,陪着他坚持看完了一本,发现他不排斥,但是读得有些吃力。我就去Youtube上面找了朗读视频,一边播放一边让他自己跟着看,每两三天读一本。
就这样他慢慢喜欢上了英文书,也逐渐过渡到了自主阅读,脑袋里的小词典也越来越丰富了,没事的时候会自己写写英文小故事,还挺有意思的。
今年本想多请几天假好好回家过个年,没想到一场疫情打乱了计划。
才在婆家过完除夕,大年初一早上就接到了紧急封城通知,我们赶紧收拾行李飞车回娘家。
虽然期待已久的吃喝玩乐和好友聚会并没有实现,但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窝在家里聊天煲剧吃零食,也是好久没有拥有过的快乐时光。
那时新加坡还没有出现新冠病例,而娘家那边已经有30几例确诊,我们提前飞回了新加坡,回到了工作岗位上,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自由活动了。
4月,新加坡封城了。
在家办公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,一边工作还要一边照顾孩子,幸亏我的工作内容受疫情影响少了很多,我才不至于焦头烂额。
随着封城时间一天天过去,我的厨艺也日渐增长,至少孩子不再说妈妈做的饭难吃了,偶尔还能做几道瞬间光盘的菜出来,我可真厉害。
在家可太好玩了,导致后来新加坡解封,孩子都不愿意回去上学。
之后疫情慢慢缓和了,社区病例清零了,生活好像又逐渐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。
这三年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我们失去了很多,也得到了很多。
申请PR失败过,但是我们没有放弃,正在准备再次申请。
曾经为孩子能不能进政府小学而彻夜难眠,最终等来了好消息。
被前老板虐得怀疑人生,却也收获了满满的人生阅历。
没有亲人在身边,但拥有待我们如家人的至交好友。
这一趟没白来。
在奔四的年纪,我们依然一腔热血奔跑在路上。
新的一年,继续加油吧!
☆ END ☆